深化产教融合,教材与教法改革实现新突破
建设“人工智能+”数字化新型教材。以构建教学新生态为出发点,围绕多语种商贸类产业链,对接“粤贸全球”工程,校企深入合作融入行业新技术、新标准、新规范,完成建设校企合作双元开发数字化新型教材20余本,其中11本教材入选“十四五”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,4本入选广东省首批“十四五”规划教材。
构建实战式作品化育人新模式。结合“粤贸全球”多语种短视频核心岗位能力要求,合作举办企业冠名比赛,累计产出超过40个高质量多语种短视频,优秀作品被企业用于外贸营销实战,实现课程作品的商品化,成果引起广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关注。
推动项目式一体化教法新改革。“一体化”设计专业群国家级与校本教学资源库,形成资源库-国家课程-省级课程-校级课程梯队,为学生自主学习、教师辅助教学提供保障。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学行为、学生学习情况,及时进行教学诊断,持续改进教学。
构建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。依托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,实现教师-标准-教材-资源-课程-课堂-实践联动推进,价值-能力-作品自成一体,构建了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。取得教育部案例1个、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、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,援疆优秀实习生17人、思政作品获省“挑战杯”特等奖。
创新发展理念,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打造新高地
创新“HAPPY520”教师发展理念,即每位教师能够忠诚教育(Honest)、终生教育(Ambitious)、为人师表(Polite)、爱岗敬业(Painstaking)、教书育人(Youthful),发布《外语外贸学院关于实施教师发展新标准的指导意见》,实施“一岗双师”的校内外双带头人和“一师双岗”的教学科研骨干培养制度,组建“双师”结构教学团队,深化教师改革,促使教师“识变、应变、求变”。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、优秀援疆干部人才、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等建设成果,教师团队获教师教学能力国家级二等奖1项(2022年外语专业组全国最好成绩)、省级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5项;立项、完成省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13项,立项市厅级课题1项、校级课题超30项;教师团队建设达到同类专业群领先水平。
强化数智引领,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创新格局
以“智”助教,校企共建智能化的商务外语校内实践基地。建成外语智慧教室(企业捐赠248万元)、VR虚拟仿真实训室和数字贸易实训室各1间;建立校级产教融合(虚拟仿真)实训基地5个,完成校企师资培养项目6个,满足外语核心技能和商贸核心技能的训练要求。
以“产”助学,校企共建产教深度融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。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6个,开展订单式培养。制订实践岗位工作内容和考核标准5个,开展商务外语服务、数字营销、直播运营等生产性实践教学活动,助力学生专业技能提升。
以“数”助创,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。成立校级数字产业学院2个,引入企业实战项目,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,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得到显著提升。立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个,获得“挑战杯”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省级及以上奖项6项。
政校行企多元协同育人,校企共建广东省外贸职业教育集团。完善集团的运行模式,企业深度参与专业群建设。建设人才培养方案5套,建设具有“人工智能+产教融合”特色的课程标准12门,校企联合申报省级课题1项。